教育部召开会议表示,明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人,2015年,我国将因为创历史新高的749万高校毕业生而迎来又一个 “最难就业季”。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经济进入中速增长、各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一个接一个的“史上最难就业季”表明,“就业难”已成就业“新常态”,突围就业困境还需各方主动出击。
小微企业已是就业的主渠道
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创业企业集中的小微企业正是中国经济活力和就业保障的最大来源。从绝对份额来看,小微企业是解决我国城镇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就业问题的主渠道。
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发布的《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84万户。其中,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6.57%。若将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视作微型企业纳入统计,则小微企业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所占比重达到94.15%。小微企业已占市场主体的绝对多数。
从容纳就业人数的空间上来看,随着大企业技术构成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企业的优化重组,其能够提供的新的就业岗位将越来越有限,集中在轻工业和服务业的小微企业,将成为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要承担者。
小微企业一方面敢于创新,各类新兴行业和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又大多集中于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的传统行业,呈现出高端与低端并存的现象,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从行业分布看,小微企业行业相对集中,在工业、批发业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几大行业中,共有670万户,占小微企业总数的64.86%。属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数量约为47.76万户,占小微企业的比重为4.62%。
近年来,受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缓慢,仅有12%的小微企业表示营业额保持了快速或高速增长,近50%的小微企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产品销售困难,近60%的小微企业反映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尽管面临种种困难,小微企业主普遍对未来发展前景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并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报告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微企业主是经过多次创业,才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平台的。
大学生青睐哪些企业?
不久前,智联招聘对大学生群体的职业诉求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外企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职业选择,有36%的大学生表示期望在外企就业。不难理解,外企相对先进的管理理念、健全的组织架构、对员工个人能力的重视,以及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都是大学生青睐外企的重要因素。
与外企对大学生的强大吸引力相比,体制内雇主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则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近三年来,期望到国企、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体制内机构就业的大学生比例,从2012年的54%,下降到了2014年的36%,而有更多的大学生希望能够到体制外去打拼,比如外企、私企、自主创业等等。
而在最新调查中,联想集团、中国电信、艾欧史密斯、吉利汽车、中兴通讯、普华永道、华硕电脑、阳光城集团、艺龙旅行网、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等10家企业荣获“最受大学生关注雇主”。数据显示,有56%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更加青睐“体制外”工作。
90后大学生热衷网络和IT企业
作为90后的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时代的陪伴下,如今在就业的问题上也和网络息息相关,而随着对行业认知的提高,IT企业普遍成为了90后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白马王子”。
据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2014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榜单显示,互联网及科技数码行业在30强中一枝独秀,占据9席之多,而三大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更是均入围了10强雇主,其中佳能(中国)更是连续第二年获得“中国年度最佳雇主”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