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学生就业景气度1.41,就业需求大于供给
中介服务行业对应届生最友好,医药生物行业持续繁荣
应届生在技工/操作工、销售类岗位有更多机会
实践经验成求职法宝,“慢就业”心态趋势犹存
现实比理想骨感,大学生就业辅导质量有待提升
——智联招聘2019年大学生求职指南
内容提要:
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高达834万,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14万,再创历史新高。目前国内就业景气度承压,求职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也是社会各界关心的热门话题。
智联招聘根据春季招聘旺季的在线招聘大数据,结合88150名应届生的调研数据,立体化的呈现出今年应届生就业的景气度、就业心态及就业特征。
重要发现
2019年大学生就业景气度指数为1.41,较2018年的1.54小幅下行
就业形势最好的行业依然是中介服务,CIER指数比去年同期进一步提高至3.59
技工/操作工就业景气度最高,CIER指数为17.60,呈现“用工荒”的局面
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大学生就业景气度较高,且高于去年同期
20-99人规模的企业CIER指数达到0.78,排在首位
大学生就业压力有所增加,求职状态更加积极
“慢就业 ”现象加剧,部分应届生逃避就业挑战
“海投”人数明显下降,95后求职目标更加精确
要高薪但更爱学习,95后求职最看重职场进步空间
就业心态更开放,创业型公司进入大学生视野
offer获取数同比下降,求职失败主要源于心态迷茫
签约率同比小幅上升,未签约主要因为薪水落差
期望与现实存在偏差,七成应届生签约月薪不到六千元
报告正文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大数据解读
与社招群体不同,大学生普遍缺少工作经验,实操能力需要培养,企业对这一群体的招聘条件会更加严苛;而作为求职者本身,因缺少社会阅历和经验积累,也导致心态迷茫,缺少求职技巧等问题。中国领先的职业发展平台智联招聘基于春节后3个月招聘旺季的全站大数据分析2018年、2019年大学生的就业景气度,揭示今年大学生的就业特征。
1、2019年大学生就业景气度走低
2019年,大学生就业景气度指数(CIER指数)为1.41,较2018年的1.54有走低趋势。相当于每个大学生面对1.41个招聘人数需求,整体就业选择依然相对宽松。
具体来看,2019年春节后3个月针对大学生的招聘需求人数同比2018年同期下降了13%,求职人数同比下降5%。需求人数降幅大于求职人数是导致大学生今年就业景气度下降的原因。
2、中介服务业景气度最高,且涨势喜人,医药生物行业值得关注
上表反应的是2019年大学生在不同行业的就业景气度情况。就业形势最好的行业依然是中介服务,CIER指数比去年同期高3.59,涨势迅猛。从供需两侧来看,这一行业的需求人数同比上升25%,求职人数下降了21%,中介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持续释放招聘需求,但不管是应届生还是社招群体,都对这一行业的就业体验认可度不高,投递行为不积极。此外,教育培训、医药/生物工程、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应届生就业景气度都名列前茅,但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就业景气度有小幅同比下滑,源于这个行业需求人数同比下降了32%,投递人数同比下降了11%。
在就业景气度最差的十个行业中,航空/航天研究与制造、跨领域经营、能源/矿产/采掘/冶炼等行业针对应届生的就业景气度较差,且十个行业的景气度普遍低于去年,仅办公用品及设备行业景气度有小幅上升。
(1)中介服务行业持续释放需求
近年来,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中介服务行业出于自身发展也十分渴求人才,由于这一行业现阶段招聘门槛不高,因此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接纳程度也比较高,今年该行业的企业招聘需求同比增长25%。需求上涨的同时,在这个行业求职的大学生数量却在减少,2019届应届生投递中介服务行业的人数同比减少21%。这一极端的供需关系导致人才缺口进一步拉开,CIER指数较去年进一步提升,从6.23提升至9.82。
智联招聘建议,作为招聘方应该考虑如何优化雇佣关系来吸引人才的关注,该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职业发展速度快,但也急需从传统的中介思路向顾问式服务转型,为知识型人才提供更多的施展空间。
(2)互联网行业回归理性,应届生求职应避免“扎堆”
互联网行业连续几个季度就业景气度遇冷,在今年的大学生就业方面也不例外的同比下滑,CIER指数从去年的3.35降至今年的2.54,排名跌至第5位。
智联招聘的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应届生择业时,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依然是吸引最多求职者的行业。目前,互联网行业依然被贴上高薪、福利好、文化开放的标签,依然是求职者的首选,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在选择职业时容易盲目追热,缺少理性决策,更容易出现“扎堆”现象,因此高校或社会机构也应该给这一人群提供更全面的就业信息咨询,引导人才合理向人才紧缺的实体经济领域流动。
(3)外包服务行业值得关注
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益于服务经济的带动,同时符合灵活用工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把非核心业务外包,从而提高内部团队的工作能效并节约成本。
外包服务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持续释放工作机会,针对应届生而言,外包服务行业CIER指数从去年春季的1.85上升至今年的1.97。需求人数增长11%,求职人数增长4%,呈现出双向繁荣的态势。
当前的外包服务市场中以信息技术为主,这类公司承接的项目种类丰富且实操机会多,是应届生快速积累经验的好平台,拥有信息技术、人力资源、财会等技能的毕业生不妨多关注这个行业的机会。
3、应届生在销售类岗位容易就业;管理类岗位竞争存在挑战
上表反应的是应届生在不同职业的就业景气度,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技工/操作工,CIER指数为17.60,呈现出“用工荒”的局面,这一岗位针对应届生的需求同比上升37%,投递人数同比上升7%,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速度。
除此之外,销售类岗位在就业景气度前十的职业中比较集中,如销售业务、客服/售前/售后技术支持、销售管理等,这类对经验、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更容易向应届生开放。
值得关注的是,社区/居民/家政服务、物流/仓储这两个职位就业景气度较去年涨幅较大,与技工/操作工性质一样,这类传统观念中偏“蓝领”属性的岗位,在大学生这一知识型人群中普遍不受青睐,但服务业的发展让这类岗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攀升,导致应届生在这一领域供不应求的现象加剧。高校等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理念指导,减轻当前存在的就业岗位歧视,应以实现自身价值为导向。
四、民营、合资企业景气度走高,民营企业成应届生就业大本营
上图是2019年大学生在不同企业性质的企业中就业景气度对比。其中,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大学生就业景气度较高,且高于去年同期,分别为0.87、0.83和0.56,其中,民营企业的需求人数同比上升3%,投递人数却在下降。
今年大学生就业景气度明显低于去年的是上市公司,CIER指数从0.78降为0.33;其次是国企,国企在需求人数下降19%的基础上,投递人数却增加了5%。
五、小微企业持续释放就业活力
上图反应的是应届生在不同企业规模中的就业景气情况。整体来看,小微企业的应届生就业景气度较高。其中,20-99人规模的企业CIER指数达到0.78排在首位。万人以上规模的超大型企业今年CIER指数虽然不是最低,但下降幅度较大,针对应届生的需求人数同比下降了37%,而求职人数却上升了11%。
从应届生的就业意愿来看,更多的求职者涌入了规模较大的企业,但20人以下的微型企业的应届生求职人数却在腰斩,这类企业对应届生的吸引力依然不足。
二、大学生求职认知及心态调研
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高达834万,同比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14万,再创历史新高,大学生求职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情况。更激烈的竞争也让大学生的求职心态持续发生变化。
1、就业难度感知略有上升
根据调研结果,2019应届毕业生对就业难度形势的感知较去年更加凸显,认同就业形势有难度的比例为88.10%,较去年同期上升5.30个百分点。具体来看,39.56%认为“很难,就业形势严峻”,48.54%认为“有难度,但还可以接受”,7.41%表示就业难度“一般”,认为就业“一点也不难”的占比仅为1.54%,2.95%表示“不清楚”。
2、“慢就业[慢就业是一种新现象,主要是指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现象加剧,部分应届生逃避就业挑战
在参与本次调研的2019应届毕业生当中,80.22%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同比2018年基本持平;8.00%的大学生选择慢就业,较去年同期上升1.01个百分点;7.11%的大学生选择国内继续学习,较去年同期上升2.13个百分点。虽然绝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求职大军当中,但选择逃避就业压力的毕业生占比也在缓慢上升。
此外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占比为2.40%,较去年同期下降2.38个百分点;1.05%的大学生选择出国继续学习,较去年同期下降1.58个百分点。可见高校毕业生们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加趋于谨慎,就业仍是2019应届毕业生的首选。
从不同学校类型的数据来看,非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意愿要明显高于双一流院校[双一流院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院校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占比为75.97%,而非双一流院校的就业占比高达82.33%,双一流院校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去向的选择上也更加多元,双一流院校毕业生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占比为8.96%,出国继续学习的占比为3.49%,创业的占比为2.95%,均高于非双一流院校的数据。
3、小平台也能有大作为,近半应届生认可创业公司
创业公司一直被认为辛苦且工作压力大,但调研结果显示,45.24%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会接受创业公司的offer,43.28%的高校毕业生持观望态度,并表示要看创业公司的行业/领域而定。
在选择接受创业公司的人群中,30.27%是因为创业公司能锻炼人,7.82%是因为目前没有别的合适机会,7.15%是因为喜欢创业公司的企业文化。而拒绝创业公司的主要原因在于觉得创业公司经营风险系数高。
4、要现在也要未来,大学生求职要高薪更爱学习
数据显示,大学生在求职时最关注的因素是“能够学习新东西”,占比54.01%;其次才是“待遇好,能挣钱”,占比47.31%。这与社招群体有所不同,社招群体在跳槽时的首要考虑因素是薪酬。除此之外,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企业氛围/人际关系和谐”的工作体验也是他们看重的重要因素。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日益加剧,95后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也能结合自身的短板追求快速成长,并非把物质回报放在第一位,而是更加期待个人能力的提升,实现对自我价值的长期投资回报。
5、求职关注时间有所提前,求职态度更加积极主动
调研数据显示,在2019应届毕业生中,大二和大三开始关注求职的学生占比54.49%,大四开始关注求职的占比31.49%。对比2018年,从大二和大三开始关注求职的学生比例略有上升;从大四才开始关注求职的学生比例稍有下降。
6、“海投”人数明显下降,95后求职目标更加精确
在参与调研的2019应届毕业生中,55.08%投递简历数为1-10份,占比最高;其次为11-30份,占比25.86%;投递31-50份的占比6.47%;51份以上的占比7.15%;一份简历都未投递的占比5.44%。
总体来看,2019年参与求职的应届毕业生当中,投递简历数11份及以上的合计占比39.48%,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9.58%。大学生在求职时选择“海投”行为的人数下降,主要和95后的求职特性有关,相对于为了提升面试几率的“海投”行为,大部分95后更加关注自己真正喜欢的岗位。
7、超半数毕业生接受过择业培训,满意度有待提升
对于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而言,择业培训是为他们指明方向的必要辅导。据本次调研数据,在2019应届毕业生中,有55.18%的毕业生接受过与择业相关的培训或课程,38.60%的毕业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培训或课程。
当前大学生择业培训的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简历制作、面试经验、职场礼仪、心态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其中职业生涯规划占比82.57%,简历制作占比80.19%,面试经验占比62.93%,职场礼仪占比59.56%,心态调整占比44.16%,基本都是实用类干货,属于可以快速得到应用的技能。
虽然这类课程内容丰富,但质量还有待提升,仅50.45%的大学生对此类课程内容设计表示满意,45.97%的大学生并不满意于择业相关培训或课程的设计,3.58%的大学生则希望丰富大学生择业相关培训或课程的内容。
8、近八成毕业生拥有实习经历
根据2019应届毕业生“实习经历对毕业找工作是否有帮助”的调研结果,近乎全票通过,94.62%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实习经历对毕业找工作是有帮助的。
参与调研的2019应届毕业生中,78.22%有过实习经历。实习可帮助大学生加深对公司的了解,确认喜欢或擅长的行业,稳固提升专业技能,为以后的就业做好铺垫和提供参考。
三、毕业生求职效果调研
1、offer获取数同比下降,求职失败主要源于心态迷茫
参与调研的2019应届毕业生当中,截至2019年3月,24.19%的应届毕业生尚未获得任何offer,和去年同期相比数据基本持平。对比去年,获得1-3个offer的占比上升12.01个百分点,获得6个及以上offer的占比下降15.51个百分点。
针对2019应届毕业生未拿到offer/录用通知的主要原因,认为自己“太迷茫”的占比最高,为26.22%。反映出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心态正在影响求职效果,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之类的辅导课程,以提升就业效果。其次是“未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占比21.06%,企业在招聘应届生时通常比较看重专业背景和实习经验,应届生不妨多积累一些实操经验为简历增加光彩,并尽量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岗位进行投递。
2、签约率同比小幅上升,未签约主要因为薪水落差
据2019应届毕业生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底,明确已经签约的应届毕业生占比为30.30%,和2018年同比小幅上升1.80个百分点。在offer获取数量同比略有下降的情况下,签约率同比上升,说明今年的应届生更珍惜手中的offer。
关于尚未签约的原因,“薪水/待遇未达到期望值”仍是毁约首要因素,比例为38.23%。其次是“职位/工作内容不喜欢”和“离毕业还早,还有机会拿到更好的offer”,占比分别为35.59%和31.36%。
3、实习经历不可或缺,社会实践经验需要丰富
在已经拿到offer的大学生群体中,认为成功获得offer/录用通知的主要因素是“有相关的实习经历”,占比为57.66%,其次是“求职目标明确”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占比分别为50.39%和49.69%。由此可见,找对方向,凭实操能力胜出是大学生求职成功的关键因素。
4、新一线城市吸引力维持首位,一线城市吸引力有所上升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2019应届毕业生期望就业地比例最高的依旧是新一线城市,占比为44.18%,同比上升4.00个百分点,说明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就业机会不断释放的新一线城市,最受毕业生的青睐。一线城市吸引力也在上升,30.63%的受访大学生期望在一线城市就业,占比高于去年,不管顶着多大的生存压力,一线城市依然是年轻人追逐梦想的主要战场。
结合实际签约的数据看,占比最高的也是新一线城市,占比35.17%,一线城市签约占比为32.14%,与期望结构一致。
5、期望与现实存在偏差,七成应届生签约月薪不到六千元
调研结果显示,2019应届毕业生期望月薪集中在6000-7999元,占比最高,达到了32.39%;随后为4000-5999元之间,占比24.86%。对比2018年,毕业生对未来薪酬的预期有所提高。
从实际签约月薪来看,有七成2019应届毕业生的签约月薪在6000元以内,4000元以下占比为35.77%,相比2018年六成应届毕业生签约月薪不足4000元,3000元以下占比为34.62%的情况,毕业生实际签约月薪同比有所提高,但期望与现实依然存在偏差。
6、签约对口率有所上升,毕业生求职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签约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情况来看,2019年签约对口的毕业生占比为66.09%,不对口的占比为33.91%。和去年数据对比,2019年签约对口率上升5.29个百分点,不对口率虽然下降,但仍超过三成。
造成签约不对口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很多学生入学时并未完全遵照个人兴趣报考专业;另一方面严峻的就业压力也是造成专业不对口的重要原因,很多毕业生面对难得的就业机会,对于专业是否对口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但是随着市场对多元化跨界人才需求的增加,跨专业求职也为高校毕业生扩大就业选择面、拓展自身综合业务能力、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了重要契机。
样本构成
【大数据样本构成】
1.样本提取规则
招聘数据:春节后3个月,取自职位名称和职位描述中含“应届”的职位需求人数
求职数据:春节后3个月发生投递行为的,取毕业时间为2019年,且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投递人数
2.样本性别分布:
3.样本学历分布
4.样本专业分布
【调研样本构成】
参与本次调研的2019应届毕业生的有效样本为88150人,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应届毕业生学校地域分布、性别和户籍所在地。
1.学校地域分布
本次调研对象覆盖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
2.性别分布
3.户籍所在地城市等级分布
4、院校类型分布
5、专业分布
6、学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