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20 | 字体 | ||||
Freda 所在公司的中国领导层新近发生了变动。作为一家成熟的大公司,跨国企业的中国分支,基本的运作流程虽然不会因此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日常的管理方式还是明显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打上了领导者个人风格的烙印。
从 HR 角度,让 Freda 注意到的是新任老板连续邀请几个前员工重新加盟。 新任老板,本身并不是从外面空降的,也是内部提拔的,所以他了解这些个前任员工,而且现在也能拍板,他做出这样的决定这并不令人意外。令 Freda 感兴趣的现象是, 有很多员工愿意重新加入老东家。
常言道:好马不吃回头草。但现在看来,观念已经大大地变了。
从个人的角度,愿意回原来公司的考虑是: 一、既然公司主动伸出了橄榄枝,个人就处在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在职位和薪水方面会有较大的谈判空间,如果谈不拢,也不损失什么。二、当初其实就是因为对职位和薪水不满意才出走的,其它都很满意,既然现在职位和薪水都满足了,当然何乐而不重新加入。 三、老东家的情况是熟悉的,人脉也在,相比较去一个一无所知的其它公司,风险较小。四、老板事隔数年还能想起我,感激啊!有这份赏识和挂念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激动和自豪的事,能和欣赏自己的老板共事多好。
而从公司的角度,愿意不惜代价延请前员工的理由是: 一、这些员工当初能走出去,说明他们是有市场的,是人才。二、经过这些年在外面的锻炼,他们的能力和见识都得到了历练和提高,公司因此可以考虑按照市场提供职位和薪酬。三、公司了解他们,用人风险可控。四、公司一直关注前员工,这有助于树立公司的雇主品牌。看, 4:4, 对个人和雇主双方来说,都是势均力敌的双赢啊。这个画面好美。 然而,这可能并不是事情的全部。
有这样的例子,重新加入,没多久,又走了:这是因为前员工抱着以为老东家一成不变的想法,适应不了已经变化了的公司架构、要求。还有这样的例子,以前被劝退的员工,又被劝回来了!除了这些,别忘了:还有第三双眼睛!老员工的眼睛。对于一直服务于这一家公司的老员工来说,他们是看在眼里,冷在心里,这不难理解:不患贫,患不均。对于在一家公司能坚持很久的员工来说,有代表性的状况是:他们可能对薪酬要求不是最高,而对人际关系等比较看重,如果周围环境让他们觉得和谐,他们没有极强的冲动单纯追逐眼前的收入;然而,一旦他们看到原来的同事以翻倍的工资重新加入,这就打翻了既有的平衡,他们也会开始打起算盘来:是要求升职加薪?还是先提辞职再拿个counter offer (留任协议)?总而言之,我在这儿辛苦做了多年,总不能比不上离职了的吧… …招了新人,走了老人,作为注重公平和效率的企业,这是必须破解的一道题。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对于公司而言,任何与人有关的政策、做法都值得深思熟虑,全面衡量,并用制度加以约束。马化腾曾说,如果他再次创业,他会花 50% 以上的时间来招人。邀请前员工这事儿,作为至关重要的招聘政策的一部分,也须得用政策界定规则:
1. 重新加入的最短时间间隔要有硬性规定
2. 前员工的过往绩效、离职原因必须掌握和考量
3. 职位和工资的提升要章可循
4. 和内部员工尤其是前同事之间的比对要做,避免明显不公
5. 要履行正常的面试流程,准确深入了解前员工作为候选人的动机,避免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
6.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卷入竞业限制的纠纷中,也要避免拉帮结派
招人,在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和留人一起堪称最热门两大话题。在人才短缺的新兴行业里,人才在业内的几家竞争对手间游走已成常态。于是,你知道吗?HR 们见面如是寒暄:“你们最近挖了我们不少人!”“什么呀?我觉得最近被挖到你们那去的更多!” 难为了 HR 们,面对跳来跳去的人才,只好苦苦面对难看的离职率。
只有本站会员才能浏览全部文章,请您 登录 或 注册 |
Contact Us | 联系我们 |
投稿
广告
杂志订阅
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