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17 | 字体 | ||||
小富即安,并不能满足晋江这座野心勃勃的县级城市。
在这块6 4 9 .3 2 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曾孕育了无数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1980年代开始,晋江当地的手艺人、贩夫走卒们开始经营小生意,嗅到商机后牢牢把握机遇,夹缝求生,在商海中如鱼得水,野心、拼搏、勤奋、胆略和卓识造就了一代草莽英雄。
晋江隶属泉州市,而泉州市在1 9 8 0 年以前被 称 做 “ 晋 江 地 区 ” , 后 改 为 泉 州 市 ( 地级市),中心城区被定为“鲤城区”。再后来鲤城区一分为三,其中之一便是晋江市。
说到泉州,就不能不提泉州港。泉州港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亦是马可波罗笔下“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盛景的“光明之城”和“世界第一大港”。宋元时期的泉州达到鼎盛,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造就这座古城的同时,也促成了整座城市多元的文化。
正是受这种临港经济和多元文化底蕴的影响,当代晋江成就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民营企业,他们深谙适者生存之道,腾挪资本与资源,成为时代弄潮儿。1978年,晋江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穷乡僻壤,G D P 只有1.45亿元,财政收入1833万元。到1989年,晋江G D P 已达几十个亿,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到1994年,晋江已跻身全国百强县。
时至今日,晋江的经济地位和商业基础在全国县域中名列前茅,连续2 2 年保持福建县域首位,经济总量是泉州的1/4、全省的1/16,还坐拥4 5 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县域首位,总市值超过1800亿元。除享有“中国鞋都”、“中国陶瓷重镇”、“中国伞都”、“中国运动服装名镇”多个美誉外,“晋江模式”也被外界关注,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顺德模式”并称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四大模式之一。
将“穷则思变”这条古语演绎得最好的,是闽商,而闽商中又以晋江商人为翘楚。每每走投无路时,他们总能找寻柳暗花明的突围路径。综观晋江企业的发展史,每次变革求生都显得至关重要,为晋江企业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契机。晋江人多地少,土地贫瘠,靠农业发家致富几乎不可能。晋江人顶着各种压力,利用侨乡闲散的资金、房屋、劳力等“三闲”起步,联户创办企业,许多人开起了小作坊谋生,自此燃起了星星之火。大大小小的公司如过江之鲫,轻纺工业尤为兴盛。
最初晋江商人以家庭作坊的经营方式为主,运动鞋服企业多以O E M 生产(代工)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粗放,但晋江毗邻港澳台,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首批吃螃蟹的人很快得到丰厚的回报,过了几年闭眼数钱的日子。
好景不长,简单的商业模式和可观的收益使得大家趋之若鹜,不仅是晋江当地的企业扎堆做同类生意,浙江、广东地区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竞争者。随之而来的是产品同质化问题,广东的一些更具竞争力的工厂抢占了国外订单。生存空间被挤占,晋江一些企业不得不转变经营思路,开始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1 9 9 0 年 代 末 期 , “ 晋 江 系 ” 重 整 内 部 资源 , 打 响 品 牌 战 , 一 掷 千 金 地 请 明 星 代 言 。1 9 9 9 年安踏以8 0 万元之“巨资”请孔令辉代言,其他品牌闻风而动,美克、利郎、飞克、贵人鸟等等公司纷纷签约各类明星、砸广告。那一段时间,C C TV - 5被戏称为“晋江频道”。从“游击队”过渡到“正规军”,除了简单地包装外部形象外,晋江的企业开始修炼“内功”,从管理模式、人才的理念、机制的创新等方面考虑企业的发展,晋江的企业请进知名的咨询公司调整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一阶段,晋江的企业吸纳了一大批职业经理人。
于是,进军资本市场是“晋江系”的又一场硬仗。2007年安踏上市引燃了导火索,当地政府提出打造资本市场的“晋江板块”,引导和支持当地企业改制上市,帮助企业逐鹿多元化资本市场。
在晋江生活了近20年的利郎执行董事、副总裁胡诚初是上海人,他对闽南人的“爱拼敢赢”的精神深有体会。在他看来,多数企业家是看到希望才拼,而晋江企业家则是“拼了才有希望”。多数企业家是以过去决定未来,而晋江企业家则是以梦想决定信心和未来。
胡诚初的这番话很好地诠释了晋江企业家独有的气质。晋江人爱拼敢赢,敢做别人不敢的尝试,同时又坚守法律底线。作为知名侨乡,华侨遍及世界五大洲5 0 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内外侨胞人数已超过300万。海外华侨与晋江当地的商人紧密联系,提供外部的资源、互通消息。一些晋江商人借此开拓思路和渠道。
一旦决定投身事业之后,晋江商人便无比勤奋地坚持着。许多晋江“创一代”在事业起步时期举步维艰,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支持着他们一年365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同时他们又关注国家政策、动态,把握企业发展战略,具有政治、经济敏感性。
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曾谈到晋江人“输赢笑笑”的精神,即使事业不成功,亦能坦然地面对结果。
晋江的“创一代”普遍文化程度并不高,却近乎以工匠的精神来经营实业。与温州商人四处投资不同,晋江商人则显得比较务实,极少有企业跨行业发展,而是专注于主业,做大做强,成就了鞋服、食品等传统行业的排头兵。
在企业管理方面他们又求贤若渴,改制家族企业,大量引进多元化背景的职业经理人,尤其偏爱服从、敬业的军人。胡诚初、恒安集团人力资源副总监刘莹和兴业皮革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褚立等一批高管都曾是军人出身。
2013年,在日本留学、工作了13年的晋江人吴超峰,作为“福建省百人计划”被引进晋江,并将日本的无土栽培技术导入,成立了现代农业企业——天泽农业。
在吴超峰看来,日本的社会形态已经很成熟,从进公司开始就能看到退休的生活状态,“我是土生土长的晋江人,喜欢挑战,所以决定回国创业。”
现在,越来越多和吴超峰一样的 “海归”开始回到晋江创业,作为晋江的“创二代”,他们更了解这方水土、人情。“晋江模式”属于过去,前三十年,晋江商人借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靠品牌包打天下,接下来真正需要晋江做的是“转”基因。这既考验着晋江政府的智慧,也考验着晋江企业家们能否突破自我、走出舒适区。
正如七匹狼公司董事长周少雄所说,产业转型不仅是经济的问题,与生活水平、消费方式转变也有关系。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转变,使得企业原本的品牌定位、研发方式、管理模式受到新挑战。这几年,企业面临困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技术深度和特色不够,产品可识别的D N A 不强,管理效率不高,导致综合成本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晋江“政企互动”一直十分紧密。从1980年代开始的“三闲起步”、“三来一补”,再到质量立市、打造品牌之都,帮助企业改制上市建立资本市场“晋江板块”,直到现在要打造“智造名城”,晋江政府推波助澜,支持传统企业转型、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与此同时,泉州、晋江两级政府已经开始了有条不紊地推进转型,在供应链、渠道、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变革求新,推进智能化制造进程,加大科研投入,对接“中国制造2025”,融入“互联网+ ”,引进高端人才。
泉州提出“用一块芯片造就千亿产业”的目标,把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培育经济新增长支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在晋江启动建设占地1万多亩的集成电路产业园,规划建设“三园一区”,即科学园、工业园、设计园和综合保税区,将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
今年4月,晋江出台“领航计划” (《关于实施晋江市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领航计划”的意见》),2016年起,晋江将面向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负责人、控股股东,以及新生代、创二代企业家和高层次创业人才,系统开展“领航计划”系列行动,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培养一支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实现由“爱拼敢赢”向“善拼会赢”的跨越转变,构建晋江创新企业家生态圈层,推动晋江产业经济有序转型。
与此同时,高层次人才“海峡计划”、大学生“创客公寓”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四大人才计划,着力打造城市新名片。
只有本站会员才能浏览全部文章,请您 登录 或 注册 |
Contact Us | 联系我们 |
投稿
广告
杂志订阅
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