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7 | 字体 | ||||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现代服务行业的一支劲旅,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国家人才发展规划提出,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人力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2010 年 11 月 9 日,由人社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正式揭牌,这是国内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第一个国家级行业发展集聚区,是集聚产业、拓展服务、孵化企业、培育市场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园区,目前入驻园区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近70 家,它点亮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航标灯,此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燎原之势”。
在国家、省、市的积极布局下,全国各地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项目纷纷上马,由此所形成的区域产业集聚推进产业发展的模式必将有利于助力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推动中国这一人力资源大国孕育出与之体量相适应的高品质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
产业园热,有多热?
早在 2010 年,上海就把人力资源服务业列入“十二五”服务业发展重点,提出要以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集聚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发展思路。紧跟其后,重庆市委、市政府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该市新一轮十大社会公益项目,2011 年 8月,“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得筹建资格,这是在西部地区布局的唯一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2012年, “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更是被列入河南省年度重点建设项目,2012 年 7 月,人社部批复河南筹建“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方案,这是体现中部崛起的又一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13年 12 月, “中国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人社部批准建立。根据人社部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总体要求,苏州市积极打造以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核心区的“一园多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新格局。产业园总建筑面积 22. 9 万平方米,总投资额 44. 6 亿元,目前已实现投资 23. 1 亿,其产业集聚、品牌服务、企业孵化等功能日益显现。
除国家级园区布局外,省级人力资源服务园也在积极建设中。2011 年 8 月,带有“自筹自建”性质的中国山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在太原高新区正式建立;2012 年 2 月,安徽省人社厅批复马鞍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省级园区,预计引进20 家左右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入驻;2012 年 9 月,作为浙江首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宁波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该市江东区正式开园,预计整个园区入驻企业总数达到 50 家左右;2013年2月, 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获批,强调打造集“多功能的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基地、多渠道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产品创新基地”于一体的产业园建设目标。此外,北京、天津、辽宁、广州和青岛等地都在积极推动筹建国家或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
值得关注的是,2012 年 4 月,江苏以省委、省政府名义率先出台《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提出 2015 年要在全省范围内建成国家级产业园1家,省级和市、 县级产业园分别为20家和50家,行业营收突破 1000 亿元。目前,苏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省级)正在代表江苏申报和筹建国家级产业园集聚区,包括吴江、常熟、大丰、盐城等县级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也都分别正式“亮牌”。在江苏的其他区域,如无锡,2014 年提出将着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2014 年末,无锡人社局在市领导的挂帅下,带领无锡当地的龙头企业,先后在人力资源服务业总部集聚的北京、上海两地成功举办了大型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供需对接暨招商活动,在业内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热浪下的冷思考
上述可见,国家与地方正进一步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尤其在产业园建设、市场开放、产业支持、财税及金融资金方面的政策支持。当下及未来几年,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正处在一个黄金时期,既有产业机遇,又有时代条件。这对各地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源服务业本身都是极大的利好。
然而,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快速发展取决于其他业的发展水平。就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而言,其规模、水准由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状况决定,这是基本的客观的规律。所以,政府主导固然有助于产业的高速成长,但是如果不重视“市场”这个无形的指挥棒,造成过度开发、恶性竞争的局面,对整个社会资源和产业的发展都必将带来严重伤害。由此,笔者也总结了“产业园建设”背后的两点隐忧。隐忧之一:过度建设 悖初衷。在打造物理空间方面,“人力资源产业园热”正带动新一轮 “主题产业地产” 开发热。 然而,一些地区可能正陷入“圈地、融资、盖楼”、片面追求 “高大上” 的产业园建设误区, “产业园”被简单等同于“地产项目”,违背了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当地产业的初衷,建设者们疏于研究区域市场的现有规模、发展趋势,当地人力资源服务需求的特点、需求量等问题,进而出现一些无视区域产业体量和政府投入产出效能的产业园项目。如某人力资源产业园计划建设二、三十万平米的空间,而实际情况是,当地市场完全不可能支撑这个规模的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即便短期有大量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也必然会面临找不到市场或找不到人才的尴尬局面,结果可能是造成浪费服务机构的机会成本、对地方经济也无贡献的双输局面。
隐忧之二:比拼政策 弃市场。由于各级政府的推动,形成了产业园高速发展、高密度建设的局面,而人力资源服务品牌(特别是知名、优质的品牌)是相对有限的,也不一定需要高密度地布点,于是各家园区,特别是地理位置相近的园区就形成了激烈地竞争态势。在打造软环境方面,各地产业园都举起了减免“房租”和“税赋”两面大旗,为了争取某些知名品牌的入驻,不惜一再让步,形成优惠政策大比拼的局面。政府虽然拿出极大诚意,但是这真的有利于人力资源产业的发展吗?是真正对当地其他产业有帮助吗?实际上已经有一些负面案例亟需引起其他区域政府的重视,政策的扶持是有限的,减免“房租”和“税赋”无法支撑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当地的市场。
当下,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已提到国家战略,它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注入强大的“体制推力”。随着这种全新的行业成长和产业发展壮大,未来它或将成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战略性增长维度。但要想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业领跑现代服务业,我们需要“行政”与“市场”两个指挥棒有益结合的健康的人力资源资源产业园发展模式,其根本在于“忠实于市场”。产业园的开发者需要本着发展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深入研究当地的各产业格局、规模、趋势、人力资源现状、服务需求等等核心问题,用数据支持决策,避免盲目求新、求大、求全,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再者,对于引进什么品牌、给予何等政策,须持务实心态、因地制宜,不一定选贵的,一定要选对的,当地需要什么类别、水准的服务就引进相应的品牌,不一味追求品牌知名度。这样才能实现服务品牌、政府和当地企业的三方共赢,人力资源产业园也才能真正在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方面发挥最大价值。
只有本站会员才能浏览全部文章,请您 登录 或 注册 |
Contact Us | 联系我们 |
投稿
广告
杂志订阅
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