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登录],新用户?[免费注册]
最新共享 
主页 HR资讯 第一访谈 专题 研究 申请读者会员 往期检索:
主页 > 第一资源_杂志 >第一访谈
HR 一站式和薪酬外包“云服务”的领航者 专访CDP 集团首席运营官 吕威女士
2011-4-22
分享到:
 字体 

第一次见到吕威女士特别有感于她的优雅、干练和缜密。

吕威女士在人力资源管理业界有着超过17 年的丰富经验,她曾在美国以及中国长期担任人力资源和公司运行等业务的高管,她服务过多家知名跨国公司:凯捷、北电、德勤以及KPMG,当被问到:如此辉煌的简历,为何不继续职业经理人的发展而选择创业?吕威女士说:“为了有一个不同的人生!”

第一资源:请您介绍一下CDPHR 和薪酬外包云服务的发展背景和你们的服务理念?

吕威:首先我想介绍一下CDP 进入中国的业务模式和理念。由于CDP 的创始团队大多是欧美留学或长期海外工作背景的归来人员,具国外多年的HR咨询,技术和高端化服务的经验。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概念是HR 服务的基本手段应该基于高端的系统平台,因此CDP 刚起步就运用国际上惯用的或今年更为流行的SaaS 模式为国内的跨国和本土企业提供一站式HR 的按需服务和支持。

从近两年出现了一个时髦的名词——云计算,其实这就是我们一直使用至今的称之为“云服务”的模式。它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服务通过网络模式交付,用户无需知道后端复杂的“云”架构是怎样的,也无需了解后端庞大的数据交付量和物理环境比如软硬件和数据中心,我们提供按需式服务,向客户呈现的是他们关注的结果和交付物,这与传统的HR 外包服务产品式、菜单式的交付模式有本质的区别。虽然中国市场有自己的特色,就大趋势而言我们相信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软件服务化,服务信息化”是HRO 的潮流,也是CDP 努力的方向。

第一资源:虽然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对SaaS 概念已不陌生,如eLearning, 招聘管理,绩效管理领域都有SaaS 模式的服务机构,可是对于其他HR 服务比如薪酬计算方面,有的企业唯恐企业薪资数据泄漏,可能对于SaaS 模式的服务多少都是有排斥的,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CDP 的市场策略是什么?

吕威:技术上的安全性不是问题,关于薪资保密性和市场接受度比较多是理念的问题。北美80 年代就开始了薪资外包业务,全球最大的薪资外包企业在70年代就已经上市了。国内市场接受方面要分情况看,对于外资公司,薪酬外包的接受度没有任何障碍,他们在欧洲、美国的总部就采用外包服务,中国的HR 自然很容易接受。CDP 的大部分客户集中在外资。本土化企业也在逐步走向接受,包给更专业的公司和使用更为安全的流程监控及技术手段会是企业的主要考量,接受度正在飞快增长。

就国有企业而言,他们对薪资的保密性要求很高,对薪资外包服务比较谨慎,因此在我们的客户中,国企的比例较低。但是随着国企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机制上更加市场化,管理上更加透明,相信他们会意识到HR 外包服务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强的竞争力,企业不需要为员工的基础数据和基础服务投入过多的精力。比如中国电信,至少有几百人的团队在做薪资工作,用大批的人力去做一个非核心业务,从投资回报、管理成本上考虑都是不够优化的。相信等到国企更多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后,看到其他竞争对手的做法,会有观念的转变,知道外包可以让企业管理瘦身,让他们专注于核心业务,跑得更快。我相信国企肯定是未来市场竞争的主流客户群。

再说民企,它们对外包的接受度跟老板个人有很大关系。老板如果是海归,就很容易接受外包。这和把钱放在家了放心还是银行放心是一个道理。

CDP 和每家客户都有长期保密和内部审计要求,很多上市或正规管理的公司,薪资外包恰恰是寻求安全和保密的最佳手段,它可以帮助企业最快达到上市审计要求。总的来说,薪资外包在中国还是起步阶段,与欧美的数量级差10 倍,我们相信未来市场有巨大的空间。加上中国政府对现代服务产业的支持,云计算服务会在中国迅速崛起。

第一资源:HR 一站式外包云服务需要服务商提供功能强大、通用性强、稳定性强的软件系统,另人力资源管理在不同企业个性化程度也比较高,CDP 在提供服务的时候是如何平衡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的矛盾?

吕威:我作为运营官,对所有产品的服务构架、流程都十分熟悉,在人力资源咨询领域的积累让我对于用户需求有更准确的把握,追求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平衡,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CDP 一直特别重视技术的投入,CDP 的核心团队中技术副总裁翟海锋先生是中国ERP/SAP HR 行业的先锋,早在1990 年代,他已带领团队在美国为许多客户实施了PeopleSoft HRMS 项目,同时又是Peoplesoft 和SAP 中国本土化开发的“第一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理解深刻,我们有多年的合作历史(笑),我们的团队是培养综合性HR 人才的培养基,现代服务协会,发改委和商务部给我们在人才培养上的高度重视,给CDP 提供了培养中国下一代“外包和HR 云服务“的机会,CDP 的P”云服务“系统经过7 年在中国的积累,发展和持续性投入,已经成熟完善并且申请了专利。在国际化管理软件SAP 和CDP 自主研发的多应用,多功能,网络化的整合平台上,CDP 逐步完善了多方位的HR 应用,从薪资服务开始,考勤休假,门店管理和销售管理,招聘绩效人才管理门户到各种报表的整合,是目前最为灵活和完善的“云服务”体系。由于不同企业间的HR 管理差异性比较大,如何开发一个兼顾通用性和灵活性的技术平台的确是个挑战,在过去多年的客户服务实践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客户应用案例分析,对于企业HR 和薪酬管理的共性和个性化能准确把握,做出了CDP 的方法论和业务实践最佳方案,同时我们注重行业解决方案的积累,将共性模板化,流程化,令CDP 的”云服务“具有广泛的用户适应度和快速的交付实施能力。

第一资源:在提供客户个性化服务方面CDP 有什么经验?

吕威:针对大型客户,我们拥有100 多人规模的业务分析和技术解决方案的团队,针对大型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效率提升、成本分析上达到预期目标,之后,服务团队提供项目实施。比如全球最大卫浴企业的科勒集团在中国有16 个厂,7000 多人,各个分公司的组织架构、人员分布、薪资架构都要在我们的系统上做配置,这就是项目实施。再有,客户有了业务变化,并购了公司,或者调整员工薪资福利架构,那时我们就要对客户的变更要求进行调整。此外,我们还有 “行业方案”,我们每年定期将客户按行业分类的最佳业务实践方案提取出来,融入我们的产品,然后卖到市场去,因此我们的产品不断升级。比如从04 年CDP 以薪资外包为主线,但是我们发现它不能解决HR 的问题,我们将社保又纳入进来,之后,又将在线绩效管理也加入进来。因此,我们提供给客户的SaaS 的平台一直在扩容,可以不断完善各项功能,如eLearning、绩效等功能,基本上解决了HR 的所有功能拓展。这是“云服务”比较传统软件交付模式的又一特色,用户能使用到不断升级的系统。

中小型客户需求重心是是“标准化”,它们本身欠缺流程,需要一个标准化的平台,我们可以提供成熟的合规的解决方案令客户快速实现规范的薪酬管理。

而50 人以下的小型客户不关注平台,他们希望获得灵活、贴心的服务。

第一资源:外包“云服务“质量取决于你们的解决方案能力以及服务团队与信息化平台的高效配合,您作为COO 是如何搭建你们的后台服务团队的?在运营管理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您是怎么克服的?

吕威:外包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是,“软件要服务化,服务要信息化”,这个部分在中国一直是被割裂的。在90 年代初美国已经进入SaaS 时代,他们意识到客户要的不是一个软件,而是一套服务。给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要确保服务的精准和及时。服务和软件的之间的集成,一定要有流程,因此软件、服务、流程三者的高效交融是CDP 的核心竞争力。从服务团队构架上说,第一步承接服务需求的是我们咨询团队,他们拥有丰富的薪酬外包服务经验、理解CDP 的技术平台和后道服务流程,将客户需求转化成我们内部的工作流;后续的日常客户服务团队,我们按照功能模块划分为:薪资服务中心、社保缴纳中心、法务中心、外国人士服务中心等,给客户提供专业的HR 一站式服务,不同于传统的服务机构按照客户一部、二部、三部……这样纵向切分虽然对管理的考验更大,但优势是能把每个模块做得更专业、更标准,并且有利于规模化服务,从长远看是更高效的模式。

在管理过程中比较大挑战是如何做到服务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服务不能快速复制就做不到规模效应,CDP 的发展就会受限。我们发现一个成熟的客服,哪怕他/ 她只接触一个服务分支,都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点点滴滴知识构筑了他们的服务能力,为了将员工的能力变成组织的能力,我们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培训、轮岗等一系列制度去实现。员工在这个系统中培养了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获得了快速的能力提升,有机会体验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而成为全才,这对个人、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都是有帮助的。我常常跟员工说:“不要以在同行中的差异化竞争沾沾自喜,要能时刻满足客户的需求,走在客户需求的前面。”

打造知识型、学习型组织的策略令CDP 有能力快速培养和复制专业人才,而这种组织能力的打造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团队磨合,CDP 着眼于长远的发展,我觉得现在所有的艰辛都非常值得。

我们跟员工说:“在CDP 没有快餐,任何工作都要去打磨。”

第一资源:CDP 目前最缺什么资源?

吕威:最缺复合型人才。目前市场上很成熟的拥有良好理念和服务技能的人才十分稀缺。我们很关注校园招聘和人才培养,但计算机毕业的,只会编程,不懂服务;而学英语、学管理、或者文科专业的,不懂技术。我们希望既有服务意识,又懂客户管理的综合人才来担任客户经理的角色,因此我们对员工培训投入的精力非常大。同时,我们也会招聘一些有工作经验的软件人才和行业人才,做二次培训。前者教会他HR 的知识,后者告诉他技术平台的知识,让他们成为咨询型的人才。此外,中国的人才流动性很大,我们同样面临挑战,我们对此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全员持股,对于初级人员给予职业规划,还有留学基金、子女教育基金政策等,鼓励员工在公司长期发展。

只有本站会员才能浏览全部文章,请您 登录注册
《第一资源》杂志订阅
Contact Us | 联系我们

投稿
李婷 女士
T:010-84489588
E:sherry.li@tophr.net


广告
周岚岚 女士
T:021-6380 8109-808
E:marketing@tophr.net


杂志订阅
胡嘉菲 女士
T:021-6380 8922-804
E:sisi.hu@tophr.net


地址
上海市恒通路360号一天下大厦21层B01室[200070]